文章出處:UW scientists collect first seismic data from Seattle's Alaskan Way Viaduct

文章標題翻譯(我翻的不好請見諒):華盛頓大學的科學家從西雅圖的Alaskan Way高架橋上收集到的第一筆地震資料

http://seattletimes.nwsource.com/html/localnews/2008783010_viaduct25m.html

 

大概講一下文章的內容:華盛頓大學(University of Washington)的地震實驗室(Seismology Lab),有個博班學生(Andrew Delorey)在西雅圖的某座高架橋(Alaskan Way Viaduct)設置了地震儀,有點幸運的在今年(2009)的1月30日量到了一個小地震(不是每個地方都像台灣那麼多地震的!!!),因此他們可以知道這個老橋(50歲了)在地震來的時候會有怎樣的振動行為(因為他們不只在橋上放儀器,也在地面上放了儀器)。如預期的橋面上的振動比地面上的振動來的大而且久,雖然他們已經在電腦上模擬了很多次,而且小地震的行為不等於大地震的行為。但是,至少這個是很好的資料……

其實台北市的新生北路高架橋應該也是差不多的狀況吧?我記得在新生北路高架橋的每個閘道口都有面牌子,寫著類似”震度五級以上地震封閉”的字眼。而新生高架橋應該是在我幼稚園(以前我家住在新生北路)的時候蓋好的,所以高架橋應該有20多歲了(比起西雅圖的好像年輕很多吼?),重點是當時用的耐震設計跟現在的應該不同(現在的有提高不少),所以應該有人會擔心高架橋在地震來的時候會…,這也就是閘道口那面牌子的來源吧??另外,我還記得我看過環河北路的高架橋橋墩有補強過的痕跡,看起來跟捷運木柵線橋墩的補法差不多,不知道還有多少橋需要補強的啊?? (搜尋過新聞發現新生高架橋也補強過耶…)

看到國外的報紙,好像人家寫的比較詳細又專業(又中肯),我們的報紙(and媒體)好像都會用一些很奇怪的標題來驚嚇讀者,所以很多事情(XX)就寧可壓下來也不讓大家”有知的權利”。有些事情應該是要慢慢教育大眾的,總不能要每次發生個921集集地震大家才知道什麼是地震、什麼是活斷層吧?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er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